觀音菩薩談控制-3

#菩薩談控制-2

#大芊世界YT直播


關於控制,今天會從四個面向來談。

一、控制自己
二、控制他人
三、控制事情
四、控制的本質

這裡持續談 控制自己:

️❤️「控制」與「自律」

今天是昨天的延續,明天則是今天的延續,這體現了因果法則的運作。

在探討「控制」這個議題時,我們談論的其實是「因果」。倘若你能理解因果的運作方式,便能在自我控制上得到相當大的平衡。

「控制」與「自律」無關。當人們試圖控制自己時,表面上可能展現出自律,但實際上,也可能只是過度嚴苛地複製某種模式來約束自己,這並非真正的自律。

如果只是依循某個固定的模式來約束自己,那便是「因果」的體現—你只是延續了一個慣常的業力模式,而非真正的自律。

❤️何謂自律?

「自律」是指你基於明確的理由,選擇這麼做。為了達到某種成長或改變,你在過程中不斷調整自己,這才是真正的自律。

至於「因果法則」是什麼?如果有新同學對此感興趣,建議可以回去聽聽菩薩談因果的那集直播。倘若你仍然對這個概念感到疑惑,不妨也回頭聽聽這集節目,會讓你有許多收穫。

因為當你開始關注這個議題,代表你在覺察的路上正好需要這顆種子,而當你選擇去聆聽、思考,你為自己播下的這顆種子,便有機會透過思考而成長茁壯。

❤️「因果法則」與「業力模式」

簡單來說,凡事有因就有果,這便是「因果法則」。

你現在正在聽直播,這個行為已經為你種下了一個因,或許明天當你再次思考自己的控制行為時,會有不同的感受。又或者是,你剛剛吃了飯,現在感到飽足,這就是因果的體現(自然的結果)—剛剛的因(吃飯)帶來了現在的果(飽足)。

「因果」與「業力」不同,但兩者又彼此交織、相互影響。

「因果」的意思是:「種下甚麼因,就會結出什麼果。」這是第一層理解。

而這個「因」最直接的可以指今生所造的因,但因果的運作不僅限於此,還包含前世乃至其他多生累世的靈魂模式,而這便涉及到「業力」的概念。

當因果的「因」成為「一種模式」,它便成為「業力」。

這也是之所以許多女性在成為媽媽之前,會認為小孩就是會有某種樣子,照顧小孩要有耐心、要善待他們,但當她真正成為媽媽之後,卻進入一種不自覺的模式。

舉例來說,有些媽媽可能變得相當有控制慾,嚴格要求孩子的生活規律,例如幾點一定要睡覺、幾點過後家中必須保持安靜、每天一定要刷牙、飲食也有許多限制等等。無論是作息、清潔,還是各方面的規範,都變得極為嚴格。

相反地,也有些媽媽則落入另一種模式—對孩子的作息、飲食乃至於運動等照顧漠不關心,忽略了孩子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這兩種「模式」都與「業力」有關。因此,當人們試圖掌控某些事物時,實際上展現的正是因果與業力的運作。

人類習慣以固定的思維模式看待同一件事,不自覺地選擇熟悉的方式行動,並試圖讓當下的狀況維持在既定的軌道上。

換句話說,所謂的「控制」,就是讓這個「因」延續並促成相應的「果」。

有因就有果,這是自然的法則。

然而,大家為什麼會想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呢?以Egg的例子來看,因為快要遲到了,小孩開始踢前座的椅背,Egg不想對小孩發脾氣,但她已經開始有情緒了,只是不想表現出來。這就是這個事件裡的「因」。

更具體地說,「因」是什麼?可能是前一天太晚睡導致早上起不來,或是出門時間拖延,以至於節奏被打亂。而「果」則是時間來不及了、遇上塞車,雙方都生氣了。小孩有一個模式是透過踢椅背的方式來表達生氣,這代表什麼呢?代表這只是一個單純的因果關係而已。

當你能意識到生命中的一切都是因果的運作時,便能開始覺察—自己是否無意識地重複某種慣性的模式,而這正是業力的展現。

倘若Egg的反應是直接責罵小孩:「還不是你昨天太晚睡,早上怎麼叫都起不來,要出門了還拖拖拉拉,現在才在那邊生氣!」這樣的回應,其實只是延續同樣的模式,最終產生相同的結果—可能是小孩哭鬧,或者是親子關係陷入拉扯與衝突。對於有親子議題的人來說,這種狀況應該很熟悉。

任何事情都不過是「因與果的循環」,而當這些事件不斷重複時,便可以看見其中的業力模式。

這時候,你需要覺察:自己是如何思考和回應這一切的?是否總是在相同的業力模式中循環?

以同樣的情境為例,當小孩在踢椅背,Egg可以選擇用生氣的方式回應,也可以選擇壓抑自己的情緒不理會小孩,甚至是唸誦心經的方式來讓自己平靜。此外,她也可以選擇等待小孩情緒平復,晚上再和他好好溝通。這些不同的做法,都是在「改變業力結構」。

改變業力結構,意味著不再使用原本的反應模式,而是創造新的可能(種下新的因)。因此,當Egg在車上沒有選擇斥責小孩,而是意識到「大家的狀況都不好,那我試試看唸心經」,她便在迎接這個果時,創造了一個新的因。

當新的因被種下,自然會結出新的果。如此,Egg會經驗到:即使這趟路程最終還是遲到了,但她卻沒有生氣,而小孩也因為唸心經的迴向而心情平順。或許到了明天,小孩會主動與Egg討論,該如何調整,以避免再次遲到,因為他希望能滿足老師的要求。

正因為選擇唸心經這個新的「因」,於是產生了一個新的「果」。如此一來,相同的情境就會有所變化。

這是否算是一種控制呢?

從某個角度來說,確實是。Egg在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自己掉入過去習慣的因果模式。

這種「控制」是好的嗎?我們先不急著評判「好」或「不好」,不如單純思考—只要保持覺察,就能將對自己的掌控轉化為正向的發展。

而這便涉及到本質問題:「人其實是渴望正向發展的。」

靈魂透過不斷的投生,在一次次的經歷中吸引不同的事物,促使自己成長。因此,當事情朝向正向發展時,靈魂也在這些經歷中不斷衍生、進步,這本就是一種正向的運作。

而所謂的「控制」,其實就像一爐適當的火候,這恰到好處的爐火,正是讓人能為這件事添柴燃燒的關鍵。

簡單來說,只要Egg可以用各種方式來回應小孩,能控制自己、掌握情境,避免讓自己掉入舊有的因果模式、系統或業力模式,她就能引導生命朝不同的方向發展。

這樣的過程,就是「創造」。

許多人渴望創造,例如創造更豐盛富足的生活、更自由的狀態,無論是財富自由、時間自由、心靈自由、身體自由、空間自由,甚至是關係上的自由。而創造與自由,密不可分。


#感謝大芊世界頻道

#直播連結:https://www.youtube.com/live/KfE5FcitVlI?si=oat3GCkvLpSLmYn1





文字、編輯:文小編
接訊、定稿、製圖:佳珮 Egg

作者: JACKFIR 2025 Sep 9
菩心願行近日課程預告
2025 Sep 9
菩心捐款日_2025/9/9
2025 Sep 8
城隍爺來聊聊人間善惡之明鏡-5
2025 Sep 5
城隍爺來聊聊人間善惡之明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