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談控制-6

#菩薩談控制-5
#大芊世界YT直播
關於控制,今天會從四個面向來談。
一、控制自己
二、控制他人
三、控制事情
四、控制的本質
這裡持續談控制他人:
❤️「控制」源自於「妄念」
當人們想要控制他人時,往往是因為內心產生了焦慮、恐懼、壓抑、擔憂等情緒,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來自「妄念」。
此時,需要做的是「直面自己對於這件事情的感受」。
那麼,什麼是「妄念」?妄念就是「未發生在當下的念頭」。
舉例來說,你擔心小孩現在不睡覺,以後可能長不高。這種擔憂或許有可能發生,但它並不是當下的事實,而是來自於你過去的經驗,或是對未來的恐懼。
假如你曾聽過「小孩晚睡會長不高」,或者你自己因為身高不符合期待而有遺憾,這些過去的記憶與情緒會被當下的情境勾起。當時間來到晚上十一點,你看到小孩還沒睡,焦慮便油然而生,甚至是情緒爆發。時間在此情境下就是一個引爆的觸發點。
「擔心小孩長不高」就是個「妄念」,會讓你無法在當下。而「妄念」會讓人產生處理這件事的衝動,甚至想要控制他人。
❤️「控制」與「被控制」
👉控制
在控制他人的議題上,最主要的是要面對自己的課題,包含情緒、焦慮、執著。最終你會發現,你真正渴望的其實是「自由」。
許多人會想:「乾脆不要生小孩,就不需要陷入控制與被控制的狀態」; 或是認為:「早知道不要結婚,就不會為了老公襪子沒有丟到洗衣籃裡而生氣」。這些煩惱,都與「控制」有關。
如同曉芊剛剛說的,當我們試圖控制他人時,自己其實也被這件事所控制,原因在於他人通常都是不可控的。
因此,當人們陷入這樣的狀態時,需要做的其實是回頭問問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當你清楚自己的需求,並將精力放在滿足這個需求上,就會發現你根本不需要控制他人。
以母親這個角色為例,許多人覺得媽媽總是管東管西。但對媽媽來說,她的責任就是確保孩子過得好、過得順利。只有當孩子過得好,她才能放心。因此,她經常耳提面命地說:「我是為了你好,所以才會希望你.....」
在她的認知裡,控制你的作息、限制平板的使用時間、關心你的身高,甚至在你成年後是否幫你付房子的頭期款,這些都屬於母親應盡的責任。而這些「控制」,正是她對「為你好」的詮釋。
然而,有許多習慣掌控小孩的媽媽,在進入職場後,對孩子的干預卻逐漸減少。因為在職場上,她們有自己的工作目標,透過努力和累積,可以獲得相應的成果,例如金錢或成就感—這些都是她們能掌控的事。但孩子不同,無論是成績還是行為,都並非完全可控。
因此,與其不斷試圖從小孩身上尋求價值感,不如將注意力轉向自身,去思考:「我真正渴望的是什麼?」
或許,媽媽想要的並不只是孩子的順從,而是自我價值的實現,是被看重、被認可,是確保自己在這個角色上盡到了責任。
「功課/課題」代表在某個層面上,你仍未真正突破、穿越。如果能直接去滿足這份需求的核心本質,而不是透過外在的控制來達成,將會為你省下許多不必要的力氣。
「控制他人」的表現之一,可能是對想賺很多錢的強烈渴望。
這種渴望的核心,不僅來自於對沒有錢的焦慮,還涉及對金錢議題的整體平衡。這種平衡包括:收入是否足夠讓自己感到安全、是否能順利支付帳單、是否能存錢,甚至進一步投資。
這些層面與個人的「自我認同」和「自我價值」息息相關。
無論你賺了多少錢,甚至收入翻倍,內心若仍感到匱乏,賺再多仍然會覺得不夠。然而,當你能直接滿足內心的匱乏感,金錢議題自然能迎刃而解。
同樣地,當你能滿足自我價值的內在需求,你與孩子的關係、甚至對他人的掌控欲也會隨之改變。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小時候,媽媽總是管東管西,但當小孩長大,媽媽開始工作,忙碌起來,對小孩的管束自然變少,小孩也獲得了更多自由。
這份改變,不僅只是為媽媽帶來成就感,她的自我實現也帶動了孩子或是身邊其他人的成長。那麼,孩子會因此變得失控嗎?
其實不會,因為每個人都走在學習自我掌控的路上。相反地,大家可以思考,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某些人的「失控」?
舉個極端的例子,社會案件中那些殺害他人、危害社會良善秩序的人,他們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是什麼樣的人會在焦躁時闖紅燈、不顧他人權益?又是什麼樣的人,會選擇以偷拐搶騙維生?
這些行為的根源,絕大多數都是因為「內在需求沒有被滿足」。當人們的內在需求沒有被滿足,往往會透過極端行為來填補內心的空洞。
正是因為內在需求未被滿足,人們才會試圖透過各種方式來彌補,甚至可能因此做出傷害他人或失控的行為。當一個人放棄了自我,走上這條路,他必須耗費大量的精力來填補內心的匱乏,試圖尋找自我照顧的方式。
從社會學或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都能清楚的觀察到這點。
與其擔心小孩沒吃飯、沒保護眼睛、沈迷於平板、沒寫功課、英文不好、太晚睡、太晚起等等,不如專注於你真正能掌控的部分。你可以管理家中的WiFi開放時間、規劃全家共同的作息與工作時段,甚至每天輸出你認為重要的事情。
例如,你可以把它寫成小卡片貼在家裡,至於孩子看不看,是他的選擇。你可以持續表達,讓這件事情在宇宙的流裡被看見,讓你的行動真正展現出來。
倘若你希望小孩早點睡,你可以用十種方式告訴他早睡的好處,他不一定會照做,但至少能了解你的想法。你可以表達你希望他能學會掌控自己的人生,並傳達你對他的期許,但不需要強迫小孩執行。
你可以觀察他是否需要你的幫忙,假如他因晚睡而感到困擾,可能會需要你幫忙收起平板、一起制定家庭作息、需要早上叫他起床,又或是需要你陪他算睡多少時間才夠、才能長高。
#感謝大芊世界頻道
#直播連結:https://www.youtube.com/live/KfE5FcitVlI?si=oat3GCkvLpSLmYn1
文字、編輯:文小編
接訊、定稿、製圖:佳珮 E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