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說誦經(一)

非常感謝大家踴躍的提問,感謝觀世音菩薩的解答及怡伶的傳訊。為了方便提問與記錄,對於大家的問題,我們做了簡單的分類,也由於篇幅很長,會陸續分享出來,祝福大家在菩薩充滿愛與睿智的話語中,對於「唸經」這件事能有更多嶄新的洞見與瞭解。

#關於唸經(ㄧ)

【誦經的功效與意義】

▲經文的能量和效果會隨著信仰佛教的人口和信仰程度而改變嗎?

「沒有關係,這是兩回事,它就是一個真實存在的能量,不會因為宗教的信仰人數而有影響,有影響的關鍵是對於持誦者的誠心跟發願度才會有影響。」

▲為什麼唸經會有功效呢?是這些文字有類似咒語的功效嗎?還是有著菩薩的願力,念經時就得到願力的庇護,還是這些文字是開智慧並引領我們做正確的事。做著正確的事,自然命運就不同了?( 如果是這個,經文前後有時候有一大堆菩薩佛的名字,是不是可以不唸?)~也許上面這些都是,但就是很想很清楚的知道,一直誦唸著的,是藉由怎麼樣的途徑發揮功效的呢?

「是,你說的都是。文字開智慧。文字具有能量,能量會引導好的能量聚集,然候經文的能量也會隨迴向者去到要去的地方。

你當然可以不唸佛菩薩的名字,但你心裡能不能跟他們有所連結,這才是最重要的。所有的念誦都只是形式,重點是透過那個文字或是透過那個念誦來跟他們連結,是這個意思。

頌經就是透由能量的流,它就是一個像花的芬芳他會傳遞到經過他的人身邊,當迴向的時候就可以去到指定的人身邊。就是基本上你有做這件事情,那麼他在靈性的世界裡就會被存在,因為你的每一個念頭都是一個能量,你的每一個身、語、意,你的言語也是一個能量,你的行動也是,然後中和這三個去做誦經的行動,它就成為了一個可以發揮你頌經文的能量。」

▲對於沒念經的人和有念經的人,在之後的靈體輪迴上,會有差異嗎?為什麼?

「輪迴的差異是看整體的並不是只看你有沒有念經,它只是其中一部分。就是你修行,你給出愛的行動,以及你在這一世的因果關係功課做得怎麼樣。」

▲目前媽媽身體不好,主要是自己對健康不負責、生活散漫,每天隨便吃也不出門活動,如何幫助她開啟智慧?我該讀哪部經可以幫助她改變?

「你當然可以頌經,但是是為你自己頌經,不是為她頌經,你是不可能改變別人的。

你可以透由誦經這件事情,讓好的能量往她那裡流去,但並不是為了要改變她。只是讓她可以在靈性的能量上多一點被支持。但帶著要改變別人去誦經這件事情,從根本上來說就不應該是如此的。自己的智慧自己開。你只能做你願意做,而你的願意不是基於要在改變對方的立場上,這樣才不會顛倒了誦經的意義。

沒有一部經可以改變人,她本人在意識中產生的轉變,經文只是提供好的能量,就是有這種智慧的能量在他們的身邊,那完全取決於就是當事人的意願,以及她決定要在這一世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而不是你可以輕易改變的。」

▲想請問靜坐與唸經的迴向功德有什麼不同?(因著莫名的原因對唸經心裡似乎有抗拒,心裡對內觀靜坐較能接受。)

「靜坐是比較個人的修持,念經的回向功德比較是一個給出去的狀態,那麼如果是心裡有抗拒的時候,就不需要勉強自己,

每個眾生都以自己能夠而且舒服的方式,去找到你可以給出其他利益眾生的方式,不需要勉強自己做不想做的事。

可是你也可以去看見那個不想做是不是有你自己的內在匱乏,比方說你被要求分享糖果給別人,但其實對你來說每一顆糖都無比珍貴,你沒有打算、準備好要給出去,諸如此類的可以去看見自己是因為什麼狀態而沒有辦法做這件事情,然後放下對自己的期待跟批判,那這些愛的行動就是要是以內在的喜悅被喚起來的,即使有人或神佛要求你做這件事,也比較像是一個推手,協助你跨出這一步,但你仍然是自由的,其實你有做或沒做,你都不會因此被受評斷代表你是好或是不好,關於這點也是很重要的。」

▲聽說念滅定業真言就跟念一部地藏經一樣,是真的可以取代嗎?

「還是不一樣的,那個真言比較像是箭,能量短而精煉,但唸一部地藏經的話,他比較像一個金鐘罩,在能量上還是不一樣的。

但是如果你要取一個方便的法門,你還是可以依照你覺得最方便跟簡單的方式去做,但是不同的經文或真言,就不可能會達到一模一樣的效果。」

▲請問唸經和唸咒在目的和功能上的異同?

「那就看你是念什麼經、什麼咒,你也可以依照你想要的功能去選擇你要的經跟咒,就是想要學會數學的人就要學數學,想要學健康教育的人就要去看健康教育的書。

當然,有些經跟有些咒就看起來目的是很相同的,但是他們在能量的運作上還是不同的,有一點像是你讀散文、還是小說、還是你在讀一篇精煉的文章,你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因為如果是一樣的,就不會需要有那麼多的真言跟經典,就是因為這個世界上需要的都不一樣,所以這些真言跟經典才會被創造出來。

那麼就一般眾生來說,有時不太確定A或B好,那基本上在這種狀態下就是A或B都是可以的。你也可以交錯著唸,都沒有問題的。

但是你在去唸之前,對這些不同的經文有一些程度的瞭解是相當好的。就是你要給小孩看數學課本之前,你起碼知道這本數學在教什麼?那你再給這個小孩,或者你先看這部小說再講什麼你再分享給小孩,這當然是比較好的,不然的話很像就是你就像一個傳遞器,經文從你的口中出去,然後你就覺得不干你的事了,但其實不是這樣的,經文其實是在你身邊,先環繞在你身邊,然後才會去到你回向的人身邊。

所以當你對經文有一定了解的時候,事實上會有更多的觀察,你可以去開始感受或是開始去覺察,你持誦經文的前跟後,在你的身心上是造成什麼樣不同的影響以及效果,當你越能夠去觀察到自己的這個部分,你才會越來越有信心,你知道你所持的經文,對你造成了或是你感覺到一些好的能量,這樣你就會一個很有感受的狀態下再給出去,不管是回向給特定的人或是眾生,都帶著你整個心的感受跟想要對別人好的這個真心誠意在裡面。」

▲曾經問過通靈人,說了唸經迴向功德給他們,其實不多,因為凡人沒有能力幫忙。比如:我一份功德有5分,要一次分給10個人,這是不夠的,不能均分,建議不要迴向⋯不要唸經?
但是覺得他們雖然收到很少,這也是自己心想做的事情。被這樣告知,有點不知如何做了?

「你會因為街友很多而不去施受給你眼前這位街友嗎?不會的,你就是做你能力所及的事。因為你不知道世界的其他角落裡有誰跟你在做一樣的事?你以為你一個人的能力是單薄的,但其實很多人都在默默的在做這件事,那麼那麼多人的默默就是成就這個無形眾生們的一張像是社會安全網,可以帶給他們好的支持。所以如果你是有意願的,而且你也是喜悅在做這件事情,那你就不用擔心自己力量是不夠的,只有沒有給出力量的人,才會沒有力量。」

--------------

【不同的經文】

▲為什麼地藏經能量最強呢?

「沒有最強,那就是每一部經有不同的效果,端看你要的目的是什麼。」

▲要怎麼知道自己適合唸什麼經典?

你想唸、你願意唸、你唸起來有感受的,就是最好的經典。

▲如何知道自己適合讀哪部經典?持哪些咒? 經典需要誦持幾部才夠?

「做了才會知道,你頭腦有些理解當然就是會幫助你,然後接下來就是要用心去感受了,他比較像是一個做實驗的過程到底你是要學微積分還是學統計學?還是你要轉個去修個法律的學分呢?當你去沉浸在其中,你就能從中有所感受,當然因為這些文字比較艱澀,所以初期你們在唸的時候都沒有辦法去碰觸到那個文字的能量,他都會卡在表層,所以要跨越這個部分是重要的,一開始你甚至也不需要去求理解,你要求的是你的心跟這些文字做連結,然後再來才是在這個連結的過程中,你有一些感受會被升起。

如果你念得好長一陣子,你都還沒有感受到這個文字的這些能量,沒有辦法感覺到文字能量支持到你,或是沒有辦法浸潤在其中,那麼就回頭看他,是不是你在念經的時候用的錯誤的思想?比方說你急著要有成果,或者是你認為你就是有念就好,一篇官方的作文跟一篇發至你內在肺腑之言寫出來的文章,品質是完全不同的,以前者來說就是交差了事,以後者來說他就是真的有你內在的修持跟真心在裡面,出來的是完全不一樣的。」

▲奶奶身體在衰退要唸哪一種經讓她身體健康?

「在身體的部分的話,當然首推的就是『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但事實上身體衰退只是一個表徵,有可能是代表他靈魂在受苦,有可能是有一些家族業力的糾葛,也有可能是因為前世因果,都是有可能的,所以就經典來說沒有哪一部是全能的、有立即性的效果。

就像有一個很辛苦很挑戰的小孩來到你眼前,你不會說把A老師放在他身邊就沒事、沒問題,小孩所有的困難就都度過了,不是的,你會知道這個小孩是要全面的支持,他需要A老師,也需要B老師,而且A、B老師還不夠需要一直換手,因為一個人的問題不會是一部經典能夠解決的,那是不可能的,大家對這個期待要幻滅。

那麼為什麼還要做這件事情?因為他就是從一塊、兩塊、五塊這樣累積起來,你要達成十萬元的目標,就是從一塊開始,被累積下來的,你想要達到某一個目標,那要很多的生活累積,或者是很多的經文,他們都可以同步被進行的,而不是只靠一個經文。

但是人們可以透過經文、開始誦經這件事,做一個改變的起點,或者做一個搭配其他事情正在改變的一個方式,他絕對不是唯一解套的方式。尤其是人們在面對生死交關的時候,做什麼都沒用了,做什麼好像都沒有辦法安心了,通常在這個時候會急切地把它拿出來用,為什麼呢?因為你沒有辦法了呀,但其實他不是一個在危急的時候才能用的東西,他其實是一個你可以把它當作生活中,就像廚房的刨刀那樣,隨時拿起來就可以用一下,那你不會說切個西瓜還是用刨刀吧?所以就是不同的經典有不同的功用,他們的能量都是可以被累積,然後顯化在你們的物質世界上,大概是這樣的。」

傳訊/怡伶
記錄/乃月

*感謝侯貴森老師的作品分享

作者: bodhicitta.eml 2025 Aug 12
【觀音菩薩說龍】系列文方便包
2025 Aug 12
觀音菩薩說龍(五)
2025 Aug 12
觀音菩薩說龍(四)
2025 Aug 12
觀音菩薩說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