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成14篇,就以下四個方向來談:
一、五維的地球真的比較好嗎?
二、外來能量的介入
三、三維和五維世界的差別
四、我能不能去到那裡?
👉五維世界的樣貌
❤️因果層面
五維世界在因果層面的呈現速度極為快速,不論個人或群體皆是。
對個人來說,內在的覺察感受或外在世界的顯現是極為快速的。
舉例來說,假如你做了某件讓別人感到困擾或難受的事,內在很快會產生對他的內疚感,或者當你還沒覺察到自己內心的愧疚感,外在世界就產生了某個結果,而那結果是為了要讓你意識到「原來我剛剛有個內疚的感覺」。
在社會群體方面,由於人們的能量頻率已經不同於以往,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溝通會變得更為順暢和諧,類似立法院這類紛爭衝突的事件在未來亦會減少。
❤️教育層面
大家或許會覺得現在的教育環境百花齊放相當多元,那是因為三維五維都摻雜在一起,但地球分流之後,不同維度的教育現場會有相當大的差異。
未來兩個地球的教育制度會長得完全不一樣,原因是政府及人群對世界的想法不一樣了,教育現場對於要教小孩學會什麼、要培養小孩什麼樣的能力和特質的想法是完全不同的。
由於五維的核心是共同的「共」,這意味著某個程度人們在個體上會因為透過覺察而收斂,變得更為自律、自制。因此五維的教育現場會越見開闊,但同時也更多要求和限制,某個程度來說會更為「專制」,但這專制並非我們認知裡的樣貌。
以北歐為例,北歐的教育涵蓋性高,要求性卻是多的(相對於台灣的開放教育來說)。
在五維的教育裡,會傾向更嚴格的要求小孩做到某些事,而不是因為更為開放而放任小孩,什麼都不管,不是這樣的。
我們現在可能會覺得小孩玩平板玩得沒有限制,或是認為年輕人很廢不找工作...,這些狀況在未來的世界裡也會有所調整。
大家現在在擔心的事,未來會因爲「一為共有」的五維品質在寬鬆最大化裡有嚴格的限制,例如小孩可能需要成長到某個年紀才能因為神經發展成熟而連得上網路、或是能夠使用手機等等。這些限制都基於五維的一為共有品質,使個體做出抉擇、修正,形成人類願意共同遵守的規範。
傳訊、定稿/佳珮
文字、編輯/乃月、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