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聊快樂的源頭從認識自己開始-4

#菩薩聊快樂的源頭從認識自己開始-2
#大芊世界YT直播
#大芊世界神佛聊天室
👉第二層:小我及表面意識
第二層包含了人們最常經驗到的模式:小我、慣性、習性、不勇敢、不敢說、不願意面對,貪、嗔、痴、慢、疑等心性,以及人格面具。無論是「假裝沒有」還是「假裝有」,都屬於這一層。
這一層主要是表層的意識反應,也就是那些反射性、會驅動人們立刻行動的慣性。
簡單來說,第二層關乎你如何回應這個世界:你認為該怎麼做、該怎麼說話,你的身、口、意,以及外在展現的樣貌,基本上都屬於小我的層次。
👉第三層:潛意識及內在層次
第三層屬於比較不容易被看見的,也就是潛意識與更深層的內在層次。這一層包含了什麼呢?
首先,它承載著人們累世投生所經驗過的事件,以及因此帶來的課題。
同時,過去學會的技能、能力,甚至是靈魂想要創造的事物,也儲存在這一層。它還包含一種深層的業力模式,以及不斷重複輪迴的感覺。
比方說,某些功課在過去未能完成,九年後又再度以不同形式重現-無論好壞,它都會再次以不同形式展現,讓人重新經驗,這些都屬於第三層的範疇。
至於情緒,部分停留在第二層,部分則屬於第三層。第二層的情緒多半是流動的,例如:此刻很開心,下一可能很生氣,但它會來來去去地自然流動,不至於積累太多壓力或形成業力。就像戴上「人格面具」,在某些場合裡與人客氣應對,這些都屬於第二層。
然而,也有些情緒屬於第三層。它們往往沒有明顯的原因,卻長期牽引著你。例如:對金錢感到焦慮-沒有錢或焦慮,擁有很多錢卻又擔心失去;又或者,明明環境很安全,卻總是無法說出真心話,這種沒來由的情緒往往與業力、投生經驗、尚未完成的課題有關。
在這一層,你會感覺自己似乎被某種無形的引力牽引著去做某些事,卻說不出原因。這正是第三層-潛意識與內在層次-所運作的力量。
👉第四層:靈性及靈魂層次
今天的直播最後,會帶大家去看看自己靈魂層次的樣貌,並透過與他對話來認識自己。所以第一階段我們要先理解,人其實就像一個俄羅斯娃娃,由四個層次組成。
#感謝大芊世界頻道
#直播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01-6pEXhik&t=5795s
接訊、定稿:佳珮 Egg
文字、編輯、製圖:文小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