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談死亡
今天要談的主題是:死亡
✨面對死亡,人們可以用什麼樣的觀點來看待?
❤️死亡是靈魂的中繼站
死亡是生命裡的一個面向,當此生的靈魂經過一連串生命的歷練來到死亡這一刻時,就像是來到了靈魂休憩的中繼站。
生命是一個比你想像中更為龐大的主題和歷練,裡面包含了很多段的生與死,是接續性的,是一段生命接著一段生命的。在佛教的觀點裡,死亡像是一種睡眠,睡著之後隔天會醒來,醒來後的那個你跟之前的你有一點不同,但又是同一個你。
❤️靈魂的旅程是一段又一段學習的過程
以靈魂的轉世登出來比喻,七到九世的肉體登出算是一個主題段落,少則是五世。在這個主題之下會包含十一大面向的學習,可以說是包羅萬象。每一個人的學習會略有差異,但落差不大。
❤️靈魂是透過投生提供地球治癒
你可以想像每一個生命都在一個大主題下,會投身七至九世為一個套組,裡頭切分成六至八個生死段落。
同樣都是在地球維度,但同一個主題之下靈魂會有若干次是投生成動物或植物,甚至更微小的菌種,而不單只有投生成人類,這是因為人類需要透由擔任過不同物種和種族來了解他的學習範圍。這正可以說明佛教裡關於人類會輪迴成動物這個觀點。
輪迴成動物有不同的原因,有些是透由擔任動物這個角色去經驗被關、被吃掉、或是無法自主的狀態。另外,靈魂在生命存有的漫長過程中除了會有屬於自己的學習之外,也會透由投生在不同地域的動物角色為地球做治癒。
不論是投生為人或動物,每一個物種都能在其中就本身的角色協助地球、整體、群眾代謝業力,提供治癒。
對地球來說,靈魂投生成為生命,並且在漫長的旅程中進行各種面向的學習就能提供治癒。和我們一起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其他物種,像是豬、牛、羊、或是蜜蜂、蚊子,甚至蟑螂,他們都同在協助地球代謝業力。
想像一個完美的複雜幾何,類似立體的五芒星,把整個地球的維度包覆起來,靈魂投生就是在這麼大的範圍、這麼遙遠的距離裡,而每一段投生的物種從人類到蚊蟲植物都有可能。
每一個靈魂在那七到九世的生命旅程裡,其中有二至三世會投生成人類,其他則都是投生為其他物種。
有些人會記得或是搜尋到前世生為人記憶,但由於在同一套組(這七至九世)的投生經驗裡,大部分的記憶模組是被封存起來的,也因此多數人探索到的前世記憶並不是同屬於這一個套組的生命旅程。
傳訊、定稿/佳珮
文字輸出、修訂/乃月、小編
傳訊日/2024.02.15
製圖/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