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某人的不滿,其實是對自己的不滿
最近陸續跟幾位朋友聊到「對某人的不滿其實是對自己的不滿」,朋友問我為什麼?
我想是因為,我無法接納他人的那個部分(或特質),其實就是我無法接納自己的那個面向。
仔細想想的話,我並不是真的沒有那個部分,而是這個部分的我被我壓抑或我不允許自己是這個樣子。
比如我不允許自己懶惰、不會看人臉色、使用暴力……所以看到別人的這個面向,就會勾引出我內在的厭惡感。
如果我能把愛帶進來,允許自己和他人展現各種樣貌(無論我喜不喜歡),那麼我的內在也會自由些。
以懶惰這個例子來說,接納自己的懶惰,並不是指放縱自己的行為,而是知道自己必要時可以積極、需要時也可以放鬆、放懶。看見自己的惰性,無關好壞,只是察覺自己也有這個部份(只是因為我們自小的學習,所以學會壓抑或譴責這個特質)。
然而它是我們內在的一顆種子,無需評斷,只要覺察。如果我們的內在沒有這顆種子,我們就不會對他人的這個狀態有所反應。
---
而這裡的「自己」,說的並不只有我們認知到的自己,還包括所有過去世的自己。
比如通靈後知道我有好幾世都是廟裡的小和尚,然而在最近在一個巧妙的因緣下,很驚嚇的得知,我的其中一世是「老鴇」(古代妓院的女性經營者),而且在那一世我對我旗下的小姐並不好,可以說就是一個剝削勞工的老闆(可能還遠遠不只如此)。
這一世的我厭惡剝削勞工的老闆,然而那一世的我,應該也無法喜歡剝削別人的自己吧。
倘若今世我能夠認回這樣的自己,接納自己的這個面向,惜惜這個剝削他人的自己、給出自己光與祝福,那麼我也就協助自己更加的完整。
我們以為我們不是或沒有的,其實極有可能在過去世我們就是這樣的人或有過這樣的體驗,只是我們並不知道。
而這一世我們吸引了相同特質的人或事件,讓我們有機會透過這些人或事件,重新學習接納或認回某一部份的自己。
所以遇到討厭的人(或事),是命運,也是機會。
----
那麼要如何做到允許他人展現自己不允許自己做的樣貌呢?
分享我自己受益的兩個方法:
一、想到自己和對方總有一天都會死,也許會鬆動「我覺得對方很討厭」的執念。
二、想像對方的討厭有多大、什麼顏色、什麼質地,再想像自己更加更加的擴展,將原先的畫面向外擴展,成為一幅更大的畫中的某一個小小的部份。
討厭的畫面再被更大的畫面包涵進來後,成為一幅完美而且和諧的畫面。(比如討厭的畫面是一團亂掉的毛線球,而擴大的畫面是一隻貓正開心的在玩一團亂掉的毛線球)
---
最重要的是,了解到討厭一個人只是生活中的一部份,但不是全部。討厭的心情可能獲取了我們極大的注意力,但真正的我(大我)比我以為的我(小我)還大的許多許多。
看到自己內在也有一顆能夠包容與接納所有事物的美麗種子,每當我們用愛的行動、思考、言語,就是在澆灌這個接納的種子,當我們愈看見和給出自己鼓勵和讚許,這顆小苗就日益茁壯,成為庇蔭我們自身的大樹。
要記得,遇到討厭的人(或事),是命運,也是機會。
文/怡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