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來直播之天使說地球異世界-9

❤️與天使QA
Q:以疾病的方式離世,是否是想減輕對世間的執著,如何平靜地離開呢?
A:任何一種離世方式都是靈魂的選擇和設定。每一種離世方式都有其意義,不一定是為了減輕對世間的執著,而是在這過程中可以學習某些事情。
沒有一件事是無意義的,無論是考上這所或那所學校,從事這份工作或轉職到另一份工作,甚至發生意外,或是以生病、自然方式離世,都有其意義。
人在離世之後,會有高靈陪伴從頭翻閱檢視這輩子的人生經歷,屆時才能決定是否真正放下執著。
當然,如果在生命當下就能放下執著,那麼你在人世間就會經驗到所謂的開悟。
因此,如何才能平靜地離開?
基本上,一個人想要追求平靜地離開,意味著他在回顧自己的生命時,發現過去的經驗,可能是家人或曾經的自己,有許多不平靜的離世經驗。因此,他渴望追求一種不同的方式。
那麼,重要的是去探究他究竟在追求什麼?當他能清楚地了解自己追求的目標時,反而就能平靜地離開了。
因此,一個人所追求的,實際上反映了他內在當下的狀態,以及他內心真正渴望的事物。唯有回過頭去檢視自己內在的渴望,才能解開這套套邏輯的困境。
Q:在死亡的那一刻,只要思維是正向的,就會去到天堂嗎?
A:天堂和地獄都是一個空間,是一個「相」。如同大家看待世界一般,天堂和地獄也是一個「相」,彷彿真的存在,但其實是一種意念的展現。
人在死亡後所前往的地方,的確可以說是心中持有念頭的擴展狀態,但這並非如此單純。
假設你在死前覺得這世間是A,意即一切都很好:大家都對我很好,我也做了許多善事,並且完成了此生的任務,感覺到很有成就感。那麼,你便會創造出以此頻率(A)所形成的「相」。
又或者你可能會想:「天哪,我死後終於可以看到阿嬤了」、「這一世真的是兒孫圓滿了」、「我的工廠不僅照顧了許多人的生計,也在環境保護上做出了貢獻」,那麼,你便會在死後看見以此頻率所形成的「相」。
你也可以說眼前所見的畫面如同夢一般,你可以待在這個夢裡一段時間,可長也可短,畢竟那時將不再經歷時間的流逝了,但你終究會從夢裡醒來,因為你明白那只是個「相」的呈現。
相對於A,有另外一種情況B:你在死前充滿怨嘆,覺得這輩子很倒楣,什麼事也沒有完成....,於是你便創造出了B頻率的「相」。
換言之,你可以說A這個「相」是天堂,而B這個「相」是地獄。
以菩薩的角度來說,「相」類似於人類的「重點學習班」,你可以說那是地獄,又或者是一個類似於AI投影的虛擬螢幕。
假如你在死亡之前覺得:「啊,我怎麼沒有在生前好好對待媽媽...」,你便會在B的「相」裡經歷如夢般短暫的一世,在其中回到過去重新做決定,再次經驗關於「遺憾」這個主題的學習。你不會在其中受到鞭打或懲罰,但你會體驗到遺憾的痛苦。
在B創造出的「相」裡,有許多你在這輩子的遺憾和未了之事。由於靈魂的本質是相當精進的,會在B這個「相」裡完成這一生要做的事之後,才會進入下個階段。
於是,靈魂會在其中完成一道又一道未完成的關卡,可能是彌補遺憾、釋懷放下,又或者是對自我的解脫,甚至是向他人道歉。
這一道道未完成的關卡會以「相」來呈現,讓靈魂像是回到當時的情境,穿越時空的被完成。例如用一種無形的方式和還在世的媽媽說話,從而消融內心的遺憾。
不論哪一個「相」,當所有歷程完成,時間線便停止於此。倘若這一世的學習已經完成百分之八十五,靈魂便會準備好進入下一個階段,有些靈魂非常期待再次投生為人,嘗試成為和這輩子不一樣的性別,繼續選擇想要的人生劇情。
假設你在這一世中,某些議題只完成了百分之六十,在往生之後的「生命回顧小劇場」中,這些議題的完成度來到了百分之八十五。而如果你希望在這個議題上進一步深入探索,那麼,你仍然可以選擇將同樣的議題作為下一次投生的學習主題。這也是許多靈魂的選擇。
地球是個激烈的遊樂場,裡面的設施是刺激的雲霄飛車,而不是溫和的旋轉木馬。
以天使的角度來說,人類的靈魂本質其實是積極、富有創造性,且相當精進的,因此選擇投生至地球的靈魂會想要趁機一票玩到底。
例如體驗過了「遺憾」,接著想要體驗「功成名就」,再來也想要體驗其他主題。那麼,他便會在靈魂投生時選擇再次投生為人,接續把主題跑完,或是讓同一個主題的完成度來到百分百。
當所有主題都經歷過的靈魂,不再對投生為人有興趣,便有可能選擇投生為異世界的鳳凰或者其他類型的生物。其中有許多靈魂是因為在生前對動物懷有深厚情感,這並非與因果相關,而是與他過去的靈魂經驗息息相關。
因此,所謂的天堂和地獄確實是人最後的意念呈現,是累生累世堆疊而來的。
當你年老回首往事時,你會發現有些事情這五十多年來都沒再出現在腦海裡,例如最喜歡吃的泡麵、某間商店、某個重要的朋友,那並非記憶力的問題,而是意味著某些經歷已經被你畫上句點,不再需要記掛了。
而許多你不再記得具體內容的事件,當時的某些情緒或能量如失落或不被重視的感受,卻深深地留存在心中,伴隨你一路成長。
隨著人生經歷了大風大浪,你從中經驗了被看重,事業有成。然而,到了晚年,又再次回頭經驗同樣的童年議題,這是因為議題尚未走完,需要讓自己再次經驗這不受重視的感覺,並且療癒這童年的傷口,從中得到釋放。
簡單來說,便是學會接納、寬恕,以及與內在的神性合一。
當死亡來臨,你會發現「原來不被重視是這種感覺,我體驗過了」,如此一來,在這個主題上的學習便畫上句點,不需要再重複經歷了。
❤️感謝大芊世界直播頻道
直播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live/SG6Ru3hlJmk?si=IPEI1feG-8PXhcTG
傳訊、定稿:佳珮
文字、編輯:乃月、文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