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談寵物安樂死

Q:請問家中寵物生重病很痛苦,可以選擇安樂死嗎?
A:大概分兩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主人是怎麼想這個狀況。
主人會想問這問題,一定是希望可以在生死議題裡,找到最好的解決方式。
所以對主人來說,此時「安樂死」是一個選項之一,只要主人判斷這已是個好選項,那安樂死就是可被接受的,這是第一個層次。
第二次層次是:對寵物本身,牠的意願重要嗎?
主人其實不太能知道寵物的意願。
主人可以知道寵物病重,並知病痛而辛苦,想要讓牠較舒服的離世,但主人幾乎不太可能接收到寵物說yes或no。
因為寵物和動物,並沒有機制去決定自己的生或死,牠們不太有人類的向死性,牠們其實覺得「可以繼續像現在這樣」,即使生病得辛苦,也是可以的,牠們的意識狀態比較在這層面,不像人會選擇「我不要活了」
所以,問寵物的意願,其實牠們是「可以繼續下去也很好」,即使再辛苦,在病痛裡都是如此。因為寵物的意識只能夠停留在這層面,不太能做更多的思考,或以後的事,或明天的事,或不這樣可以怎麼樣。
基本上,是一個單純或是樂觀的想法,辛苦就辛苦。
所以,到底要不要幫一隻身體受磨難的寵物決定安樂死呢?還是要回到彼此的互動關係。
--
以下兩種情況,會不建議為寵物施作安樂死:
一是,主人希望透過這個安樂死,帶來其他的好處和利益。
通常主人會覺得,我是為了牠不要受身體上的苦,幫牠選擇這個方案。
但有時主人會因為其他原因,例如要出國,沒人照顧等。其實寵物會傷心會難過的。當主人基於其他利益或困難,例如:不想要再花醫療費用而做安樂死,如此一來,寵物跟主人之間的關係就是斷裂的。
意思是,若不是出自於愛的決定,就沒有辦法把安樂死(原本設計希望可以照顧生命的安寧狀態),順利的傳達給寵物,這時就會不建議選擇安樂死。
第二種情況是:
主人對於決定別人的生死,有因緣上的顧忌,建議最好就不要做。
因為他的靈魂會緊張。主人可能在過去累生裡,有關於生死、或決定別人生死的相關議題,當他碰觸時,沒辦法輕易的做出「這樣就好」的判斷,那建議不要做安樂死,是個比較保險的做法。
因為主人的確可能在幫寵物決定安樂死的過程,認為自己造了孽,這樣糾結的程度太過複雜,也沒有這個需要。
--
人類會以為,自己可以決定是否幫寵物選擇安樂死,是個特殊的決定者的角色,但其實人類經常在決定別人的生與死,例如殺生或吃葷就是,所以也不用那麼嚴肅,只要去意識到即可。
若把事情都拉高到同個層面去探討「
我是否決定了動物的生死?」,其實人反而很難真正去經驗,很容易背負道德上應該要如何做的框架,就好像:「吃素就怎樣,不殺生就怎樣...」,這其實不適合的。
而且,人常在決定別人的生死,和別人的幸福啊!例如:離婚後,小孩要歸誰養啊?這樣子,決定別人未來的事。
所以,人總在做類型的決定,安樂死只是其中一個項目。
在決定別人的事時,覺察就很重要。只要帶著愛的覺察,不管是決定小孩在離婚後,跟著爸爸還是媽媽?或者決定要吃素還是繼續吃葷,或是決定從吃素改回吃葷。
只要可以帶著流暢的愛的感受和流動,生死議題,反而不是如此緊箍的魔咒。
(感謝觀世音菩薩的解答🙏)
傳訊/佳珮
記錄/乃月